第(2/3)页 “杨公,您怎么了?” “我肚子疼!” 李衡转身回到衙门,对董宏和薛良说道:“以后不准吃鲙,都煮熟了吃。” “为何?”薛良问道,“郎君,我听说鲙很好吃,不少人……” “听我的。”说完,转身便往外走,“走,我们去见见杜郎君。” 李衡一路到了城外,在渭水之畔见到了杜预。 “杜郎君,又见面了。” “李公,别来无恙。” “你晒黑了。” 杜预愣了一下,说道:“李公好像也晒黑了。” 李衡笑道:“杜郎君这边请,今日我请你吃鱼。” “李公,先看看货再说。” “哦?” “这里。”杜预走到后面,后面一长条车队。 杜预从一个麻袋中取了一点粮食出来,呈递到李衡面前。 “如李公所言,一共两千石粮食。” 之前费祎调拨了一千石,前些日又给了一千石,加上杜预这两千石,到九月稻谷再收一批,预计能收获至少五千石。 这两个月消耗了五百石,按照这个推算,一共还有八千五百石。 要到明年春天能播种,夏季再收麦子,这其间有七个月无法收货主食。 “另外可还能再换两千石?” “可以。” 若是如此,那粮食就增加到一万石左右了。 每个月可以供给近一千五百石粮食。 加上期间种植一些蔬菜、饲养家禽、鱼等等,足够一万二千人吃到明年五月。 古代一个县的标准人口大概在一万到两万,不过大部分人口在城外的乡里。 心中盘算之后,李衡觉得一万二千人已经足够自己做更多事了。 当然,不能把粮食消耗拉得这么满,他觉得一共招募一万人就可以了。 “有劳杜郎君。” “李公现在可以回答我的问题了么?” “什么问题?” “造纸。” “造纸恐怕目前无法给杜郎君一个满意的答复,但是可以给杜郎君的承诺是,卖到长安的纸,都让杜郎君来,获利我们对半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