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各位,抓紧安装,研究所的同志们就等着咱们了。” 冬日里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,一位位穿着羽绒服、棉袄的科研人员呵着白气,在扑朔的大雪中忙碌得忘记了寒冷。 傍晚,七点多钟。 最后一台设备安置在了实验室内。 接风宴后,许秋召集所有研究人员,召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议。 “我就说两件事。” 许秋言简意赅。 “第一,从今天开始,直到研究结束,所有工作人员,按照双倍待遇计算薪酬。周末三倍加班费,节假日六倍加班费!研究结束后,每个人都会一次性发放高额奖金。” “第二,接下来是验证小口径人工血管是否可行的关键时期,这款产品能不能问世,仰赖在座的每一位研究者。” 场下众人兴奋不已。 同时也有些不可置信。 这就讲完了? 领导讲话,不都是半小时起步,一个小时不长吗? 他真的就两句啊! 这一刻,所有人对许秋的好感又往上提了几分。 他们这些基层科研者,根本不爱听领导一堆天花乱坠的屁话。 讲得再如何好听,也和他们没什么关系。 双倍待遇,比什么都实在! 平常两倍工资,周末三倍,节假日六倍,就这标准,他们心甘情愿007,愿意在实验室待到死! …… 十分钟的会议结束,2月15日晚上八点钟,一台台设备同步启动,开启了大夏攻克血管禁区的第一步。 临海市供电局派遣一支小队长期驻扎在此,还将发电机、防止意外断电的ups等保供系统安排妥当,保证临海一院研究所能不间断运转。 各方也有动作,许多目光都同时落在了临海这座小小的海滨城市。 没有人相信这里能走出打破禁区的科研产品,但,这个架势,连省级部门都亲自下场投资的阵仗,却是该领域从未出现过的盛况。 不管结果如何,许秋、临海一院,连带着临海大学,都在整个国家狠狠地刷了一波存在感。 不过,不论外界舆论多沸腾,热度多高,研究人员永远不缺一颗坐冷板凳的心。 他们脚踏实地,按照许秋的规划,开始了正式研究。 …… 这一天开始,许秋也启动了医院-研究所-家的三点一线的日常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