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在科研面前,一个人的三年都微不足道。 真的有人能三天就促成如此重大的研究进展? 此刻他才意识到,许秋当初忽悠他来的那句“打破人工血管6mm禁区”,不是说说而已。 这位年轻的天才,或许真的有这个能力! …… 这一晚,杨晨曦也如愿以偿地看到了那三张稿纸的真容。 涤纶人造血管; 猪大隐静脉、真丝双层结构; 三层并腔内缓释药物…… 这一个个架构,都是此前未曾出现在这个领域的大胆创想,且都有不小的研究价值。 然而,许秋却仿佛不要钱似的,提出一轮轮新方案,然后再果断地划去。 讨论进行到后半夜。 杨晨曦、任超等人已经完全跟不上许秋的思路了,一个个都瞠目结舌,听着许秋侃侃而谈。 “我简单列举了我们人工血管需要具备的特点。 一共有十三大项。 良好的机械强度和顺应性。这能让人工血管承受血流动力学的压力。 可缝合性。一切人工血管,最终回归临床,都需要运用在手术上,缝合是人工血管发挥作用的基础。 生物相容性; 合理的制造成本; 快速内皮化…… …… 把上述所有要求归纳到一点,其实就是一个东西。 天然血管。 因此,我们要做的,就是做极致的仿生设计,做出无限接近天然血管的材料。” 沉默许久后,杨晨曦才勉强回应道:“仿生设计难度太大。 它的基础,一定是对血管壁生物学细胞和分子的高度理解。 这涉及到多个学科,材料工程、生物工程医学和纺织工程等等……各个学科之间的人才突破行业壁垒联合在一起就很困难了,更何况做仿生模式?” 许秋:“嗯,确实难。” “难就对了,否则怎么能叫禁区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