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现在说做的多给的多,他们也更有动力做事,也不免多了几分希望,他们都是勤快的人。 杨二郎见达到了预计中的效果,几人看着都满意不已,充满希望,便继续说下去, “三天后,我们打算离开黄沙城,逃荒去附近一山村避世种田生活。” 这话一出,陈婆子脸上出现担忧的模样。 “主家,这旱年,怎么种的了地呢?要种的了地,老婆子我是死也不能舍了家里的地逃出来的……” 这确实是个问题,杨二郎也问过木渔同样的问题,木渔给了他答案。 “这点不必太过担心,我们有好的粮种,旱年也能长,就是收成不如常年罢了。” “能长?能长就好……” 陈婆子喃喃一阵不说话了。 在这个时代的农民眼里,只要地里还能长出粮食来,那一切就还不是大问题。 杨二郎接着给几人分配了事情做,朱四郎和李大勇去帮忙砍木头,陈婆子捡木柴,另外两个动不了的人帮着分一分、捆一捆木柴这些。 几人欣喜不已地谢过他便去做事了,手脚相当麻利,把原本在做活儿的几个人都比了下去,片刻后所有人做活的速度都快了起来。 杨二郎看着这些心里也松了口气,走开了。 本来让他管这些人他心里是没底的,只能硬着头皮去做,但是从这几天的反馈来看,一切远比他想的要容易的多。 只要不自己吓住自己,放手去做,结果一般不会太差。 杨二郎深切地体会到了这一点。 有了这点体会,他对接下来的逃荒也多了几分希望。 如果真的像木渔说的那样,那这次逃荒真的是从绝望到希望的转折,是美好生活前的最后一次磨难。 …… 木渔没说谎,她确实有能在旱年生长的粮种,眼前的一片野草就能证明这点。 这可不是在芥子空间里,而是实打实的外面,干旱不说,天还热得不行,就是这样恶劣的条件,这些野草还是活了下来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