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汉室初代长沙王吴芮,早在秦时,便是秦属番县的县令,为当地百姓尊敬的称呼为:番君,享有极高的名望。 再加上‘吴王夫差后裔’的血脉加成,使得吴芮此人,在荆吴百姓心中,占据着极其特殊的位置。 考虑到这两点,太祖刘邦在即皇帝位,立汉国祚之后,便第一时间加封原衡山王吴芮(项羽所封)为长沙王。 后来,其他各家异姓诸侯或主动举兵,或被动谋逆,都被太祖高皇帝逐个击破,长沙王吴芮一脉却得保宗庙,一直到太宗孝文皇帝驾崩。 太宗孝文皇帝后元七年,四世长沙王吴著薨,无嗣,长沙国除。 而吴氏长沙国享国四十余年,顶着异姓诸侯的身份,却依旧能传延四世最主要的原因,便是吴芮一脉‘吴王夫差后裔’的血脉加成。 ——在荆吴之地,人们并不称呼吴芮,以及其子孙为长沙王,而是遵循祖制,称之为:吴公芮。 在当地人看来,古吴国还未灭亡,先王夫差的后裔吴芮,依旧在以吴国掌舵人的身份,引领着他们。 反观五岭的另一侧,曾经对吴人犯下滔天罪孽的越人,却在一个暴秦余孽的率领下,毁涧绝道,割据一方。 这,也恰恰是吴芮一脉在长沙的存在,对汉家的政治意义。 吴芮这一脉的血脉,能保证荆吴一代的民众,发自内心的追随自己的君王,并对岭南百越保持‘自古以来’的敌视! 而在四世长沙王吴著绝嗣而薨,吴氏长沙国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之后,长沙国,就成了汉家头疼不已的大难。 有血脉加成的老吴家,已经绝后了; 岭南的赵佗,却仍旧跟个老龟似的活蹦乱跳。 非但活蹦乱跳,甚至还有力气上蹿下跳! ——太宗孝文皇帝后元七年,太宗皇帝驾崩,先孝景皇帝即立; 当年九月,岭南密报:南越王赵佗暗复帝制,出入称警,行文用制,再制黄屋左纛! 孝景皇帝元年,匈奴遣使和亲,同年季夏,南越来使,请汉外嫁宗室女,以安南越! 孝景皇帝二年,吴楚之乱爆发在即,南越国上下群情激愤,军队整装待发,兵峰直指长沙! 孝景皇帝三年,吴楚之乱爆发,南越王赵佗分兵八千,为吴王刘濞助力; 南越国相吕嘉率军一万五千,兵临长沙南境! 同年,吴楚乱平,还没来得及动手的国相吕嘉自长沙退兵,同一时间,南越王赵佗上表长安,以示忠心。 孝景皇帝四年,时太子刘荣监国,南越遣使来朝,言南越王赵佗病重弥留,请归留质长安的南越王太孙:赵胡归国,以主持大局。 孝景皇帝五年,南越与闽越相互征战,闽越求援于长安,南越上书:岭南之事,非疏奏一封所能言明,望上国切莫干涉,许百越之民自决其事。 孝景皇帝六年,孝景皇帝驾崩,太子刘荣未冠而立,南越再度传回密报:南越王赵佗制天子剑,戴十二硫冠,欲效秦王政之宏图,北上以全神州故土…… 一桩桩,一件件,几乎无不在说南越王赵佗——这个出生于秦王政七年,先为秦卒统一天下,后任秦将率军南下,攻略岭南百越,并在秦末战火中,选择割据自立的枭雄,没有哪怕一天是安分的。 没有哪怕一天,赵佗想的是本本分分做汉家的南越王,而非华夏的南越武帝…… 单是帝号,赵佗都已经去了三次! 至于私底下,在南越国都的王宫之内,是否还在书为诏,言为谕,那就只有南越君臣上下自己清楚了。 这么一个老而弥坚的枭雄,偏偏又不能通过武力来铲除; 这对于不具备血脉加成——甚至都还没成年的长沙王刘发,堪称是地狱级别的政治副本。 好在过去三年,刘发勉强顶住了。 那赵佗虽然也还隔三差五找存在感,但终归没敢真的发兵北上,图谋长沙。 虽然嘴炮响彻天地,但并没有对汉家南方、对后世两广地区造成实质性的威胁。 此番,刘荣必定要好好夸一下这个六弟:好小子! 有点东西! 老四鲁王刘余、老六长沙王刘发,都是带着政治人物就藩,又都还算合格的完成了肩负的任务; 夹在这二人中间的江都王刘非,又被刘荣预定为了汉家第一代蒙王,或者说是河南王、河套王;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