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如今座上有客手霹雳,驱转山川不费力。 旧情犹可追,山风激荡来如奔。 何似青衫御剑白云中,俯瞰五岳丘垤尔。 ———— 桐叶洲中部,镇妖楼内,梧桐树下。 陈平安闭目凝神,盘腿而坐,如坐心斋,梦中神游千万里。 青同真身与阴神,都已经跟随年轻隐官入梦,周游天下,唯有阳神身外身的魁梧老者,留在原地,提心吊胆。 因为那个小陌,竟然再次呈现出巅峰姿态,将一尊虚无缥缈的法相凝为丈余高度,白衣白发,赤足持剑,就那么盯着青同阳神,偶尔斜瞥一眼那棵参天古树。 明摆着是信不过青同。只要稍有异样,这位巅峰剑修,就要砍断梧桐树。 魁梧老者没好气道:“已是盟友,还跟防贼一样,至于吗?” 小陌横剑在身前,双指抹过粹然剑光,微笑问道:“如今剑术裴旻身在何处?” 青同摇头道:“那场雨中问剑过后,裴旻就不知所踪了。” 不知为何,小陌总觉得空无一人的镇妖楼内,有些古怪。 只是他数次分出心神,巡视那片广袤建筑的角角落落,始终未能发现半点道痕。 小陌问道:“先前那些你精心设置的十二幅画卷,都是邹子预先安排好的,你只是照搬行事?” 青同默不作声。 小陌又问道:“邹子又如何收回这十二张‘答卷’?” 青同依旧不言不语。 小陌眼神冷漠,“问你话,就别装聋作哑,非要我与你问剑才吭声?” 青同再不敢当哑巴,神色无奈道:“我哪里知道邹子是怎么想的,将来又是如何做事的,他是邹子!邹子又不是那种寻常的十四境修士!” 青同评论邹子的这个说法,几乎可谓与天同高了。 天下十四境修士,本就屈指可数,其实何来“寻常”一说?委实是这个一人独占阴阳家半壁江山的邹子,太过古怪了。 青同继而小声嘀咕道:“说不定我们这会儿提及邹子的名字,就是一种天地共鸣的响应了,早已落入邹子耳中,可以完全无视重重天地隔绝。” 避讳一事,在某些山下王朝,不仅要在书中避讳皇帝君主,还要避讳家族长辈,都需要避称其姓名、字号。而在山上,只有那么一小撮山巅大修士,才会有此待遇,练气士若是冒冒然口呼其名,极有可能就会立竿见影,言语无忌的练气士,本身境界越高,就像“嗓门越大”,对方心生感应的可能性就更高。 就在此时,一直心神沉浸在梦境中的陈平安,依旧没有睁开眼睛,只是微笑道:“我从一开始就故意方便邹子收取答卷。小陌,还记得我们刚来此地,青同道友说了什么?” 小陌恍然大悟。 这个青同在布下画卷幻境之前,一开始就问陈平安“可曾听说过一句邹子谶语”。 可能从那一刻起,就已经宛如天地摊开。 就像一场科举,青同只是考场的阅卷官,真正的出题之人,以及住持考试的正总裁官,都是邹子。 考题便是那句邹子谶语。 所以反观陈平安的那句破题之语,也同样早就提笔落在画卷纸面之上了。 正是借用郑居中的那句话,“不当真就是了。” 这就意味着,当不当真,信不信都由你邹子。 之后在十二座天地间,陈平安的种种言行,道心起伏,到底是否出自陈平安本心,是真是假,就像陈平安对邹子的一场反问。 既然自家公子早有察觉,也有了应对之法,那么小陌就不去庸人自扰了。 而且青同主动提起“”,勉强能算一种亡羊补牢的泄露天机了。 小陌只是用一种看白痴的眼神看着青同。 青同一时无言,好的,我是个白痴。 只是你小陌,又比我好到哪里去了? 小陌笑了笑。 不巧,我是剑修。 想事情、解谜题非我所长,可要说问剑砍人,怎么都得算我一个。 而在镇妖楼一处殿阁顶楼廊道中。 至圣先师与纯阳道人凭栏而立,不过他们双方是以前人的身份和眼光,看待未来事,当下的小陌当然寻觅不得。 被陈平安尊称一声吕祖的中年道士,秉拂背剑,见状称赞道:“这位喜烛道友,神识还是很敏锐的。” 至圣先师点头道:“这些飞升境巅峰剑修,就没哪个是吃素的。” 等到纯阳真人听到陈平安的那句言语后,一时间颇为意外,不由得感慨道:“如俗子雨雪天气徘徊于崇山峻岭间,一着不慎,脚步打滑,就会失足山崖间,粉身碎骨。与邹子如此勾心斗角,险之又险。” 至圣先师微笑道:“这就是寇名所说的‘所安者自然,所体者自解’了,当然也可以视为老秀才那句‘自知者不怨人,知命者不怨天’,如果说得再直白点,无非是日上三竿晒衣服,下雨天出门收衣服,可要是……忘了就忘了。” 纯阳真人还想就这几句话蔓延开去,借机与至圣先师多请教一下三教学问之根祇。 不过至圣先师好像不愿多聊这个,已经转移话题,笑问道:“你久在青冥天下云游,就没有偷摸去玉皇城听寇名传道?” 视线朦胧之间,依稀可见更早时候,有道士在梧桐树下独自饮酒,日斜风冷,故友不来,立尽梧桐影。 这位中年相貌的得道高真,尽得“玉树临风,树大招风”之神趣。 纯阳道人笑道:“旁听过三次,不过每次都有陆掌教作陪。” 至圣先师说道:“因为陆沉当时早就预料到未来之事了,还是担心你将来重返浩然,分走太多青冥天下和白玉京的道气。” 纯阳道人说道:“陆沉要是不曾离乡,至少可以为浩然天下多出一个半的龙虎山。” 至圣先师微笑道:“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。墙外花开,也是开花。” 纯阳道人感叹道:“陆沉道心难测,唯独愿意对这位掌教师兄,刮目相看。” 按照陆沉当年的说法,他那师尊,是道法自然,几近于一了。道法有多高,打架本事就有多大。 而陆沉对那位代师收徒的大师兄,同样可谓推崇备至,从不掩饰自己当年之所以离开浩然,去往青冥天下,就是奔着与白玉京大掌教问道去的,在见到寇名之前,陆沉便对其不乏溢美之词,“疑是冲虚去,不为天地囚”,“真人玄同万方,我辈莫见其迹”,“一人泠然御风无所依,双肩挠挑大道游太虚”…… 陆沉甚至一直扬言要为师兄著书立传。 大概在陆沉眼中,师兄寇名,独占“真人”一说。 所以陆沉在成为三掌教后,对白玉京内的两位师兄,从来只称呼寇名为“师兄”,却会称呼余斗为“余师兄”。 此外关于这位师兄,陆沉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奇怪言语,旁人至今无解,比如天根,一变为七、七变为九,复归为一,假人…… 纯阳道人首次云游白玉京之时,陆沉刚刚成为道祖小弟子没多久。 那会儿陆沉还比较“年轻气盛”,与纯阳真人说那天下道法,起于道祖,续香火于寇名,盛于我陆沉,将来蔚为大观还与天下。 陆沉一贯游戏人间,喜欢与俗人说俗语,与高人便说那恐惊天上人的高语。 等到纯阳道人第二次造访白玉京,陆沉就已经成功跻身十四境,有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“五梦七心相”。 事实上,当时与纯阳真人一同游历玉皇城的身边道友,便是陆沉化身之一的那位白骨真人。 纯阳道人猜测陆沉这条大道之一,比如五梦之外的七心相,极有可能是脱胎、证道于大掌教寇名的那句“一者,形变之始也,一变为七”。 这种事情,在山上虽不多见,但确实是有一些先例的,就像前人提出了好似悬在空中的某个假想,荒诞不经,空中阁楼,之后偏偏有人真就做成了。 至圣先师轻拍栏杆,缓缓道:“寇名要是早生几年,不敢说天下十豪之一是囊中物,在那候补当中,必然有一席之地。” 当世关于最早缔造出“无境之人”的道法源头,有两种说法,一种是来源于西方佛国,追本溯源于“无无”一说,一种便是出自白玉京大掌教寇名的“行乎万物之上,蹈空如履实,寝虚若处床”。 又因为此说的缘故,青冥天下某些登高望远的得道之士,总觉得白玉京大掌教的道法,时常“似与佛经相参”,偶尔“又与儒法相近”。 只是他们出于对大掌教的尊重,这种有大不敬嫌疑的想法,自然不会对外宣之于口,只在山巅好友之间,闲聊时提几句。 青冥天下有本流传颇广的志怪小说,无名氏所著,名为《述异志》,说远古有一位得道真人,常在立春日泠然御风远游天下,立秋日则返归风之窟穴,风至则人间草木生发,去则天下草木摇落。 这位看上就很孔武有力的高大老人,转头笑问道:“你觉得未来如果也有类似天下十豪的说法,先前邹子评选出来的数座天下年轻十人和候补十人,总计二十二人,有几人能够登榜?” 纯阳道人思量片刻,说道:“在贫道看来,至多二成,能够登评。而且在这之前,一场各有机缘造化的争渡,没有个千年光阴,恐怕很难尘埃落定,除了五彩天下的宁姚,以及蛮荒共主斐然,因为他们已经名正言顺,其余众人,谁都不敢说自己一定能够胜出。” 言下之意,大概就是只有四五个年轻人,可以成功跻身“最山巅”的那十五六人之列。 纯阳道人此语,其实又有一个更深层的含义,那就是如今数座天下的十四境修士当中,必然有人会落选。 这还要加上某些飞升境圆满修士的跨步登高,各自合道,一样会挤占掉几个名额。 至圣先师打趣道:“纯阳吕喦,怎么都得算一个吧?” 纯阳道人却摇头道:“贫道是散淡人,就不凑这个热闹了,想要从小处觅大道。” 至圣先师似乎半点不觉得奇怪,问道:“只因为觉得至道不可以情求,故而打算慧剑斩情丝?选好道场了?” 纯阳道人点点头,“选好了,就怕去得出不得,就此沦陷其中,万劫不复,所以可能还需至圣先师帮忙挑选一人,稍稍护道,只在关键时刻,说几句‘题外话’。” 至圣先师笑道:“好巧不巧,应了那句老话,远在天边近在眼前?” 吕喦有些无奈。 倒不是对至圣先师的人选不满意,而是一旦选择了此人,估计自己就得拿出一点什么了。也不是心疼这点“什么”,而是到了吕喦这种境界的修道之人,看待结缘一事,无论好坏,其实都会比较麻烦。 吕喦说道:“容贫道再看看?” 至圣先师说道:“这是什么话,说得好像我在强迫你点头一样,属于你们双方必须你情我愿的事情,退一万步说,即便你答应了,我不得一样问过陈平安才行,他要是不答应,我能强求啊?” ———— 大雨滂沱,有人头戴竹斗笠,身披青蓑衣,走在江边,遇到山峰,只需脚尖一点,身形飘忽如一抹青烟,转瞬间便来到山巅。 这条钱塘江,古名折江,又分南北两源,支流众多,此刻陈平安就站在那条七里泷的口子上,旧钱塘长曹涌,如今的宝瓶洲齐渡淋漓伯,道场所在,就在附近,是一处名为风水洞的上古破碎秘境,传闻龙气盎然,是不少古蜀国蛟龙的收尸葬身之地。不过如今道场设置了几层环环相扣的障眼法,寻常地仙,便是精通地理之术,手上再有一幅堪舆图,也只会兜兜转转鬼打墙,不得其门而入。 陈平安刻意收敛气机,压制一身拳意,任由雨水敲打在身,扶了扶斗笠,远眺一处商贸繁华的县城,岸边店铺林立,建造有众多会馆,供同乡水客行商在此歇脚、议事,岸边除了停靠着各色商船,还有一种名为茭白船的花舫。按照本地县志记载,水上居住着九姓渔民,都是贱籍,不得参加科举,不得穿鞋上岸。 他们即便离船登陆,衣衫服饰,都要与平民百姓作出区分,就像此刻 光凭手中雨伞,船户身份,便会一眼分明。 而那条老蛟道场的入口,不同于一般仙家洞府建造在僻静山野、幽深水底,其“山门”,竟是就在那县衙附近,恰好位于西北角那边的玄妙观和昭德祠之间。 青同掀起幂篱一角,看了眼那边的,轻声道:“传闻这条钱塘老蛟,性情暴戾,驭下酷烈。” 陈平安点头道:“世间江河,各有水性,就像生而为人、带着一种从娘胎里带来的天性。” 比如红烛镇,三江汇流之地,便是玉液江水性无常,冲澹江水烈,绣花江水柔。而这条钱塘江主干的水性如何,只说那些吟诵大潮的诗篇,就是明证。曹涌在尚未跻身元婴之前,治理辖境水域,手段极其严苛,与早期那些朝廷封正的邻近江水正神,多有厮杀,动辄打杀水族生灵数十万,伤稼数百里。察觉到那份天地异样,有衮服老者,气势汹汹从道场内大步走出,站在玄妙观外,身材魁梧,深目,轮廓鲜明,多须髯,穿一件衮玉渗金袍。 这位真身几乎常年待在风水洞内的大渎淋漓伯,眯起一双金色眼眸,双手扶住腰间玉带,望向那处山头的一抹青色。 第(2/3)页